1/22/2010

B19?太離譜了吧!

日前疑似因接種新型流感疫苗而死亡的7歲劉小弟,台中市地檢署20日晚公布法醫解剖報告,證實劉小弟的死因與施打新型流感疫苗無關。襄閱主任檢察官徐錫祥指出,研判B19微小病毒感染,與噬血症候群相關。徐錫祥晚上9時10分召開記者會,說明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今天完成鑑定報告,並將報告檢送地檢署。他指出,劉小弟因噬血症候群導致肝脾腫大,多處器官組織壞死,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,最後因腦幹出血死亡。他表示,死者經解剖檢體經過PCR等檢驗方法,在骨髓、心臟、肝臟、脾臟、右肺、左肺、右腎、左腎、大腦基底核均檢測出B19微小病毒,研判B19微小病毒感染,與噬血症候群相關。徐錫祥還說,檢察官也有去扣新流感疫苗,抽驗H1N1新流感疫苗檢體,經檢驗未發現含B19微小病毒,或其他傳染病病原體,個案未發現有H1N1新流感疫苗施打,所導致足以直接致死的急性過敏性休克或感染症,亦即無法證明與疫苗有關。



我們的檢察官真的是包山包海,連B19病毒他也懂。驗出B19就可以說是B19造成的死亡嗎?就可以排除國光疫苗致死的可能嗎?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的說法就如同下列圖表走藍線的部分:




單純的以國光疫苗中驗不出B19病毒就排除國光疫苗“涉案”的可能,完全不去追究國光疫苗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能,這檢察官也太好當了吧?



這種作說法除了家屬無法接受外,醫界也很難全盤接受。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,大部分患者感染微小病毒B19型後,都在兩天到廿幾天內康復,危險族群是紅血球結構有缺陷者,如鐮刀狀細胞疾病、球型紅血球症等,這些患者感染後可能會引發嚴重症狀,甚至危及性命,另外則是孕婦感染,可能導致胎兒水腫,出現嚴重貧血。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說,微小病毒B19型是常見病毒,不分年齡都可能感染,台灣成年人血清學調查可見半數以上曾經感染,但大部分症狀輕微,可能出現發燒、紅疹、關節痠痛等症狀。呂俊毅與黃玉成說,健康人不常因微小病毒B19型感染出現嚴重症狀,劉小弟病情相當複雜,雖然前期症狀出現紅疹、關節疼痛,跟微小病毒B19感染症狀相似,但後期症狀更複雜,很難說明其相關性。



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黃立民也指出,B19微小病毒是常見的病原,一般來說,曾在健康人心臟中發現B19微小病毒和平共存的案例,大多數人感染後的症狀是皮膚起疹、發燒。劉小弟因噬血症候群導致肝脾腫大、多處器官組織壞死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,最後腦幹出血死亡,全身多處器官驗出B19微小病毒,但這也可能是更毒的病毒先下毒手,B19微小病毒只是恰巧最後「留在戰場上」。黃立民認為,劉小弟的病情可分成兩段,前段是打完疫苗後的出疹,後段是噬血症候群,病情十分複雜。



成大醫院副院長蘇益仁說,噬血症候群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形成細胞激素風暴,病人自體抗體對抗自身的血球,導致凝血機能破壞的各種臨床症候。在引發噬血症候群的病原中,以H5N1禽流感病毒最為兇惡,以EB病毒最為常見。蘇益仁表示,B19微小病毒存在於水、空氣、寵物身上,只有極少案例在感染後發生噬血症候群,為何如此嚴重,至今仍是謎。



這幾位專家學者對B19的說明已經很清楚了,B19是一種很溫和的病毒,如我們到醫學資料庫 medline搜尋B19感染的死亡率根本查不到相關文獻,反而會找到一些B19引起胎兒水腫、死胎的報告。而B19感染最大嚴重的合併症為貧血,但原因並不是噬血症候群,而是它會攻擊紅血球的幹細胞,引發紅血球的凋亡 (apoptosis)所造成的,特別是有鐮刀狀細胞疾病、球型紅血球症等基因的人,以及愛滋病或感染瘧疾的人。至於B19感染後發生噬血症候群誠如蘇益仁教授講的,文獻上非常的稀少,更不用提B19感染後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了。B19比較會造成的嚴重血液疾病是除了它會攻擊紅血球的幹細胞外,少數人白血球及血小板的幹細胞也會受到波及,產生像再生性不良貧血 (aplastic anemia)的症狀,三種血球都缺乏,比較麻煩的是血小板缺乏引起的出血。但這情形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不同,可以輸血小板,等病人自行恢復。這也就是個專家說的,劉小弟後期的症狀複雜,無法用B19感染來解釋的原因。劉小弟的死因實在無法由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的說詞讓大家釋疑,而衛生署楊志良署長一直要把事情政治化,一天到晚灑狗血似的表演要把學術上的爭論藍綠化。還好劉小弟是美國公民,當今之計只有把整個案例送美國學術單位,像麻省綜合醫院那樣好好的做一個臨床與病理的討論。因為像我在先前文章說的,有些病是病理解剖無法診斷的。



另一個真相,目前打了H1N1疫苗的有500多萬人,死亡通報31人 ( 國光28,諾華2,不詳1),沒打算1700萬人好了,死亡通報38人。您說誰贏了?不要跟我說VICP排除多少與疫苗有關的案例,VICP為什麼不去排除跟H1N1有關的案例,那裏面也有很多不是死於H1N1的。